齐齐哈尔律师事务所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经典案例 > 为民维权典型案例第4期

齐齐哈尔律师事务所

打官司难,执行更是难上加难。史某与郭某存在债务纠纷,经协商催讨3年无果;无奈之下诉至法律,历时9个月,史某终于打赢了官司,法院下达调解书,郭某偿还史某15万元。本以为官司打赢了,拿回钱指日可待了。然而,让史某想不到的是,执行之路更加漫长,经过无数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,史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郭某一栋价值18万的房屋。在执行出现曙光的时候,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案外人崔某提出执行异议,诉称“之前郭某向崔某借款1.8万元,经法院裁定以18万的房屋抵债”,最终法院认可了崔某的主张。心力交瘁的史某,对法院的判决完全不认同,也对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维权失去了信,无奈之际他走上了信访道路,在上访又无果的情况下,其到齐大律所找到陶崇平律师咨询“法律、政府能不能给自己一个公道,自己的权益如何才能得到维护”。


一、耐心解释引导,强化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信心。陶律师曾经在法院担任执行法官,当律师后也经办了很多执行案件,具有丰富的执行经验。在了解情况后,陶律师认为史某走信访渠道,维权之路会更加漫长,而且最终还得回归司法渠道;而且,此种情况走信访之路,不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,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。为此,一方面她为其讲清“信访也得依法解决问题”的道理;一方面,她与当事人一起回顾分析之前整个诉讼过程,帮助当事人找出执行诉讼失利的症结:“面对纷杂的执行规定,没有找准对方主张的事实和提供的证据中存在的关键破绽,没有正确的适用法律予以批驳,导致法官无法采纳其主张”。史某在陶律师的分析引导下,认识到了自身在执行程序中存在的大意与不足,请求陶律师帮其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。


二、积极沟通协调,架起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桥梁。陶律师始终认为,要办好执行案件既不能无底线地迎合法官,也不能消极无为,必须积极主动与执行法官搞好配合,共同发力。在理清案情的基础上,明确了目标,理清了思路,每次询问案情时都能清晰地说出了当事人、案号、案情细节,对法官反问的内容,也能从容对答;在沟通涉案房屋归属问题时,坚定阐明原告方的立场,并能准确说出法律依据;同时也适时说明,当事人对维护权利的焦急心态,以及前期当事人的坎坷维权之路,表明律师协助法官尽快依法解决问题的真诚态度。通过将心比心的沟通协调,在法院案多人少的情况下,帮助法官查清了事实真相,理清了案件脉络,赢得了法官的尊重。


三、找准症结巧发力,破解执行僵局取得有利判决。打蛇打七寸,要根本扭转局面,必须抓住案情的关键,在庭审中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,使法官产生内心的确信。某区法院以物抵债裁定、案外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和解协议,是案外人对房屋主张权利的基础依据。陶律师将推翻这两个基础依据为突破口,提出“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,某区法院以该和解协议作出以物抵债裁定违法;即使和解协议有效,但和解协议并没有履行,没有办理产权更名过户,崔某执行异议不成立,史某可以对此房屋申请执行;同时,提出以18万的房屋抵偿1.8万的债务,案外人和被告有虚假诉讼嫌疑,有违诚实守信和公平正义原则。在事实证据面前,陶律师据理力争,并指导史某通过法律程序撤销了违法的以物抵债裁定书,经过努力法官认可了史某的主张,史某执行异议之诉一案最终判决胜诉,继续执行涉案房屋,保证了史某执行案件的顺利执行。


执行案件看似简单,但其中法律问题纷繁复杂,需要委托专业的执行律师去处理。史某正是因为委托了专业执行律师才排除了执行障碍,顺利走上评估拍卖程序,最终使得自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;也正是因为有专业律师参与,使上访多年的案件通过法律程序得以正确解决;也使当事人从内心深处坚定了对法律、司法的信心,树立强化了“盲目信访不如找司法”的意识。解决执行难,真正将老百姓的“纸上权利”兑现为“真金白银”,让人民群众获得的公平正义更具有实在感。而在这条公平正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上,离不开好的执行律师的奔波和努力。    


(本文当事人均为化名)